2023年5月22日,聯合國糧農組織主辦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授牌儀式在義大利羅馬舉行。中國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系統、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福建安溪鐵觀音文化系統、浙江慶元林—菇共育系統4項遺産獲...
闡釋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崇尚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是中國古代農耕文明智慧的結晶,從昭示宇宙規律的道法自然思想與天人合德、民胞物與的倫理觀念,生發出與之匹配呼應的政治秩序和人文訴求,反映...
包括近現代大師書畫作品不準出境、“考古中國”重要進展、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考古、2023年國際博物館日、藏醫藥學巨著《四部醫典》、第14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文溯閣四庫全書影印精選》、第九屆中國戲劇獎...
陜西省寶雞市的社火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其社火臉譜在構圖、勾畫、塗色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譜式。社火臉譜在構圖手法上著重于前額、眼、嘴、鼻等部分的變化,以象徵寓意的圖案,勾出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特殊標...
揚州剪紙是江蘇省揚州市文化藝術的一項重要組成內容,揚州是中國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唐宋時期就有剪紙報春的習俗。揚州剪紙線條清秀流暢,構圖精巧雅致,形象誇張簡潔,技法變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以英雄詩史《格薩爾》核心內容為表現對象,融刻石技藝和傳統繪畫為一體,以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再現了格薩爾王及其嶺國眾將士為民造福、不畏邪惡、英勇奮戰的波瀾壯闊的歷史場面。格薩爾彩繪石刻...
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揚州市廣陵區揚州清曲傳承發展研究會獲得揚州清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歷史沿革 揚州清曲起源於元代的“...
津門法鼓是天津市的一種地方傳統音樂舞蹈藝術,以老會或聖會的表演形式出現。據傳,最早的一個法鼓團體即是大覺庵金音法鼓會。法鼓會樂器由鼓、鈸、鐃、鉻子、鐺子等組成,而以鼓為主,居於樂隊的中央;鈸左鈸右,各...
苗族鼓藏節又叫祭鼓節,是苗族屬一鼓(即一個支系)的支族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靈的大典,俗稱“吃鼓藏”。2006年5月20日,貴州省雷山縣申報苗族鼓藏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最新動態
News文化資訊
Information文化觀察
Observation考古發現
Archaeology申遺保護
Heritage文化人物
Literati演出資訊
Performance